衷心希望你能先到掬月來看看。那會比任何文字或影像更有說服力。
就像少數在掬月公開前便有幸造訪的人士,他們還沒真正走進來,就已經被說服了。
甚至,那些單憑口耳相傳就駕著超級跑車前來的神秘客人,他們緩慢地繞著房子兜了又兜,只為一睹傳聞中的掬月。能穿過三道衛哨並不簡單,在此向您致上敬意。
希望你有機會來。你不只會看見一幢獨特的建築,也同時見證台灣居住美學正在歷經怎樣的轉變。這不單是一個建案,更是一個事件:有兩個人執意蓋出一個沒有建商願意蓋的房子,建築師以及掬月建設董事長趙鴻鵬,我們都叫他Giovanni。如果你來,Giovanni會詳述三年來他所經歷的故事。在那之後,更希望你有夠深的口袋能夠擁有掬月並好好珍藏它,但可能動作要快,畢竟掬月就只有十五戶而已。
在開始整個「掬月事件」之前,Giovanni對自己與團隊最高的期望,還有這段時間他們在歷經各種磨難時所堅持的信念就是:
'Make it happen!'
如果你在歐美或日本待過一段時間,踏出桃園國際機場回到台北市,你一定也會質疑:「為什麼所謂的豪宅都是這種樣子?」「有錢人的品味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」
台灣不缺資金,也不缺人才,但為什麼就是沒有好看的房子?台北市有這麼優越的自然條件,為什麼找不到一幢像樣的別墅?當兩岸的距離漸漸近了,台灣在建築與住宅上面的成績,會不會只是原地踏步?回頭想想,當我們有了雲門、誠品,也有世界級的高科技產業,甚至還蓋了一棟世界最高的大樓!但為什麼談到最基本的一個居所,一種對的住宅樣貌,還是尷尬地讓人不知所措?
關鍵或許在於美學的經濟還在孕育,或許建商的獲利邏輯讓我們沒有選擇,或許那些在意品味的少數還不夠大膽表態,或許我們還沒看懂好衣服、好車、好腕錶是在於設計、美感、細節,而不是品牌。或許我們都應該多一點挑剔跟偏執……
關鍵在於主事者看待這整件事的方式,以及意志;不是太遠的旅程,端看你有沒有決心前往。兩個同月同日生的雙子座男人,想要做出一些改變。一個理想中的住宅,正在你眼前實現。
豪宅在台灣似乎是過熱了。
但在都市裡的這些昂貴的建築群,真的是顯示地位的唯一識別證?
住在所謂的豪宅裡其實不足以解除社交上的認同焦慮,超過數千萬甚至上億的要價也不能拯救美感的匱乏。如果對本身素養欠缺自信,對生活起居的安排沒有判斷,擁有一間三十坪的主臥室其實不具任何意義。
層層疊疊的群居式豪華,可能連你自己都很難一眼辨識出自家所在,也代表永遠有人居住在你房子之上或之下,分享同一塊不怎麼樣的view。在這個豪宅的價值感大量複製而稀釋的時代,隱隱然有一群沈默的富人階級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途徑,或許已擁有不只一塊位於都市精華區域的門牌,但是他們要求更多更高……
所以紐約有長島別墅、東京有輕井澤、香港也有太平山。素質整齊,環境隱密,從外觀到室內都交由著名建築設計師量身打造,更是天高地闊的私人招待所。他們知道真正的優雅不需要拉高分貝,豪宅的名字可能在若干年後褪色,但是好的住宅品味永遠都會存在,尤其當你的房子是一款唯你獨有的樣貌。
每一件革命性的事情裡面,都需要一個夠偏執、夠瘋狂、夠極端的人。
當我們看到房子的那一刻,突然間察覺台灣真的能有像國外建築雜誌裡面的漂亮房子,它的細節低調,卻又周到。富有功能性,線條又簡潔優美,搭配任何的設計師傢俱,都是那麼合宜。
頓時我們被感動了。讓我們更加羨慕未來掬月的主人,也讓我們對台灣的高級住宅重燃一點信心。終於有一個案子不用靠室內裝潢大手筆改造,本身就能展現建築之美。在台灣貧瘠的美學環境、令人焦慮的市容裡面,終於有人花費龐大的時間人力成本,用心打造了十五棟素質如此整齊的房子。
這一次,是Giovanni的任性與建築師的理性互相激盪的結果,如果把它當作一個「掬月建設」的奠基之作……那麼未來呢?還有什麼創意會被激發出來並認真執行?真的如他們說,不論坪數,每個階層的房子都能有這樣水準嗎?我們可以住在堅持以craftsmanship精心淬鍊的masterpiece裡嗎?
因為掬月,我們更有理由相信且期待,台灣會有越來越多的dream house。我們不用再忍受制服一樣的壞品味以及粗糙的房地產銷售方式,希望下一代能成長在掬月這樣的環境之下,誕生出一種屬於台灣的住宅風貌,最重要的,我們終於可以有選擇,選擇一種質地與美感兼具的住宅,撫慰居住者的心。